学校主页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旧版

校团委开展“互联网+”大赛系列活动之创客沙龙活动

2021-04-28

本网讯(记者 梁冰 郑家宝)为激发大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及创造力,营造“互联网+”大赛参赛氛围,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助参赛选手寻找项目组建团队。4月15日晚,校团委在A8-201开展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赛系列活动之创客沙龙“发现痛点”活动。

校团委专职团干部梁冰老师讲话(创新创业协会传媒部 摄)

现场,校团委专职团干部梁冰老师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发现痛点”进行讲解,通过不同年代的产品案例比较“痛点”“爽点”“痒点”的含义,引导同学们发现当前社会中的“痛点”“爽点”“痒点”,进而形成项目参加“互联网+”大赛。为了提高同学们参与“互联网+”大赛的积极性,梁冰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参加创业竞赛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每一次参赛机会都可能改变自己的成长轨迹。

张梓谦分享所在团队参赛项目(创新创业协会传媒部 摄)

往届互联网+大赛获奖团队成员张梓谦向同学们分享了他所在团队参赛项目解决的“痛点”及参赛经历,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痛点”,挑选出可行及有意义的地方,设计解决方法并付诸于实践。他表示,“痛点”往往就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动作都可能出现令人印象深刻的“痛点”。张梓谦团队的参赛作品是椰果采摘机。他们调研到椰子种植行业,人们需投入较长时间与精力,采用人工采摘或者训练猴子采摘成本较高。于是他的团队发明了椰果采摘机,利用气缸夹紧树干,再用手机远程操控机械臂采摘椰子。此产品生产成本低、售价低,符合椰子种植户的需求,解决了椰子难采摘的问题。

现场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发现的“痛点”并进行组内分析。同学们各抒己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生活习惯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焦点,提出了在日常生活、能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痛点”。例如女生学生宿舍高楼层的水桶搬运困难、电动汽车的废弃电池处理、行李箱的把柄不符合人体力学、不同系统的手机长时间定位与安全连接的问题等。

活动现场(创新创业协会传媒部 摄)

据悉,我校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赛已于4月开启,选拔赛期间学校将举办系列培训、讲座等,帮助同学们组建团队、寻找项目、撰写商业计划书等,培育优质项目参赛。